SEARCH

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开发心路历程

更新时间:2025-04-09 14:00:02
查看:0

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网站开发那会儿,我连HTML和CSS都分不清。记得当时盯着浏览器按F12弹出的开发者工具,感觉像在看天书。但你看现在,随便给我个需求,从静态页面到后台接口都能撸出来——这中间踩的坑啊,简直能写本《网站开发避坑指南》了。

一、菜鸟时期的迷惑行为

刚开始学前端那阵子特别有意思。有次我照着教程写了个按钮,死活调不出悬停效果。后来发现是把`:hover`写成`.hover`了,就多这个点号,让我折腾到凌晨三点。同事第二天看到我的黑眼圈还调侃:"哟,这是给CSS画眼线呢?"

现在回头看,前端三板斧(HTML/CSS/JavaScript)就像做房子的地基。HTML是钢筋骨架,CSS是装修风格,JS就是水电工程。但新手常犯的错就是急着玩特效,结果连最基本的盒模型都没搞明白。有个经典例子:明明设了`width:100%`,元素却溢出父容器——八成是没把`box-sizing`改成`border-box`。

二、后端开发的"薛定谔式debug"

转到后端开发后,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"代码跑得通,逻辑死得透"。有次用户反馈注册收不到验证码,我查了半天发现是Redis的TTL设置成了秒而不是毫秒。最绝的是测试环境居然能正常发送,因为测试服的Redis根本没设置过期时间...

数据库设计更是门玄学。早期我特爱把所有字段塞进一张表,美其名曰"简化查询"。直到有张表膨胀到两百多个字段,联查时慢得像老牛拉车。后来才懂,关系型数据库的精髓就在那个"关系"上。现在看到有人把JSON字符串往varchar字段里怼,我都忍不住想递份《数据库范式入门》。

三、前后端联调的黑暗料理

前后端对接绝对是最容易扯皮的环节。记得有次接口文档写着返回"create_time",实际返回"createdAt",前端同学直接原地爆炸。后来我们定了条规矩:所有接口字段用下划线命名法,谁违规谁请奶茶。现在团队还流传着"一杯奶茶换一个字段"的传说。

RESTful API设计也是个深坑。有次我把删除接口设计成`POST /deleteUser`,被架构师抓着教育了半小时。现在想想,用`DELETE /users/:id`确实更优雅。不过说实话,有些业务场景硬套RESTful反而别扭,比如批量操作——这时候还是得务实点,搞个`POST /batch-update`更实在。

四、部署上线的惊魂时刻

第一次上线生产环境的情景我能记一辈子。当时手抖把测试环境的配置推到线上,导致数据库连接全部指向本地。幸好监控系统五分钟内就报警了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现在每次部署前,我都要默念三遍"配置检查了吗?备份做了吗?回滚方案呢?"

服务器运维的水比想象中深。有次半夜被叫起来处理服务器宕机,发现是某个临时文件把磁盘写满了。后来养成了写自动清理脚本的习惯,还顺手给crontab加了邮件报警。现在看到"Disk space low"的告警,条件反射就会去查日志文件——十有八九是某个傻X服务在疯狂打debug日志。

五、新技术浪潮下的生存法则

前端框架的更新速度简直离谱。昨天还在学jQuery,今天就要搞Vue3组合式API,明天说不定又冒出个新玩意。我的应对策略是:基础原理吃透,新工具按需学习。就像现在虽然大家都在用Webpack,但遇到简单项目,我偶尔还是会掏出雪藏已久的Gulp。

微服务架构火起来后,很多团队不管规模大小都要硬上。见过最夸张的,三个人维护八个服务,每天光调试环境就耗掉两小时。我的经验是:日活不过万的单体应用,真没必要拆得七零八落。就像你不能因为买了套工具箱,就把家里螺丝刀都扔了不是?

六、写给新手的真心话

如果你刚入行,听我句劝:别被五花八门的技术栈吓住。把HTTP协议、数据结构这些基础打牢,比追新框架实在得多。有回面试个能背出React所有生命周期的小伙,结果连事件冒泡都说不清楚,这就本末倒置了。

遇到问题也别急着问人。现在搜索引擎这么发达,90%的bug都能找到答案。我有个小技巧:报错信息+技术关键词+site:stackoverflow.com,精准度直接翻倍。当然,如果卡了三小时还没头绪,该求助就得求助——程序员最大的美德不是独立,而是不浪费团队时间。

说到底,网站开发就是个不断填坑的过程。每次解决难题的成就感,就像玩解谜游戏找到最后一块拼图。虽然新技术永远学不完,但看着自己参与的项目服务真实用户,那种满足感,嘿,还真不是钱能衡量的。